□本報記者莫小松
  本報見習記者馬艷
  本報通訊員譚勇超
  2014年第一季度,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的測評中,位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腹地的防城港市上思縣,排名躍居至第22位。而就在3年前,在全區111個縣(市、區)大排名中,上思縣曾是倒數第一。
  上思公安如何甩掉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全區末位的落後帽子?據廣西公安廳宣傳處介紹,該縣不斷創新“一村一警”警務機制,通過推行村警“三個六”工作法把警務工作深入到農村最底層,坊間流傳著不少村警愛民為民的故事。該經驗於去年10月被廣西公安廳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區各地公安機關推廣。
  87名村警奔赴全縣村屯
  近日,《法制日報》記者跟隨廣西公安廳組織的新聞採訪團到上思採訪。見到記者一行,上思縣副縣長、公安局局長彭文軍非常感慨:“成績來之不易。要知道上思治安形勢嚴峻,在崗民警僅185人,民警占總人口比例僅為萬分之七,在全市四個縣(市、區)中警力最少。”
  彭文軍所說的治安形勢嚴峻,是因為上思縣地處十萬大山山區,是廣西貧困縣之一,很多村屯的家庭都存在戶口問題。又因為毗鄰南寧和兩個邊境縣區,上思過往人流、物流頻繁,“黃賭毒”現象突出,“兩搶一盜”時有發生,群眾安全感偏低,乾群警民關係疏遠。
  “在農村,群眾‘以鬧取勝’思想普遍存在,習慣上訪請願、聚眾鬧事,向政府施壓。個別基層組織弱化的地方,一旦群眾利益訴求未能得到及時解決,矛盾就會不斷積累激化。”彭文軍說。
  2011年第四季度,上思縣的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調查評價排在全區最末位。消息傳出,全縣嘩然。由此,上思縣公安局誓言從零做起,要打一個讓黨委、政府滿意、人民群眾滿意、公安民警自己滿意的翻身仗。
  2012年4月,上思縣精心挑選87名優秀民警組成“一村一警”工作隊伍,覆蓋全縣83個行政村、4個社區,讓警力下沉到底。
  為從機制上確保“一村一警”有序推進,上思縣探索實踐出村警“三個六”工作法,即村有警務室,進村六必做;屯有中心戶,入戶六必問;戶有關係人,見人六必知。
  具體內容為:在行政村建立警務室,村警進村必須做好6項基礎性工作:群防群治、信息採集、矛盾化解、法制宣傳、管控幫教和便民服務。
  在自然村屯,按每10戶建立一個中心戶作為“五大員”(治安員、信息員、宣傳員、調解員、防消員),村警到中心戶或群眾家裡時必須詢問和掌握6個方面的情況:當地熱點問題、當地治安狀況、當地矛盾糾紛、當地人口動態、當地生產生活、當地意見建議。
  村警見到轄區群眾或重點管控對象時,必須要知道6個方面的情況,即知其基本情況、思想動態、現實表現、社會關係、經濟狀況、居住環境。
  村警“三個六”工作法被認為是上思縣做好農村警務的“法寶”。施行“三個六”工作法後,全縣村貌發生顯著變化,村警從機關到基層,從坐堂辦案到上門服務,在村裡人熟、地熟、情況熟,和鄉親們走得越來越近。
  臭水溝里救出智障村民
  村警進村後,縣裡要求通過“三個六”工作法在便民服務上出實招,切實解決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。
  戶口問題是上思縣的大通病。彭文軍介紹說,村裡一些群眾法律意識淡薄、不重視戶口,導致黑戶現象嚴重,有些地方甚至人戶分離。對於一些孤寡人員,辦理戶口更是難上加難。如在平福鄉,就有4000多人一直沒有辦理戶口。
  為此,局裡要求村警展開大規模走訪調查,確定證明鏈條,兩年時間為群眾辦理戶口5320個,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實際困難。
  開展駐村工作中,村警們的熱心幫扶,也溫暖著鄉親們的心。
  思陽鎮高加村村民黎必雲說,是村警從臭水溝里救出自己的智障丈夫。今年5月,黎必雲的丈夫離家失蹤。一天兩夜後,黎必雲接到通知,稱她丈夫掉到臭水溝里被村警救起。
  “水溝污黑惡臭,爸爸渾身裹滿黑色污泥。村警不僅將爸爸抬出來,還幫他換了衣服,村警怎麼這麼好!”黎必雲的兒子說的挺激動。
  叫安鄉平江小學的學生劉月彩和黃富雲家境貧寒,村警林寶先進校走訪瞭解情況後,立即決定向兩名孩子每學期資助500元。
  思陽鎮華加村村民黃某於今年3月6日遭人誤傷,全身多處受傷被送到廣西醫科大一附院搶救,至今仍昏迷不醒。黃某每天都需要進行血透,但血庫缺血。村警徐俊得知後立即向單位彙報,次日清晨,12名民警從縣城趕往南寧為黃某獻血……
  兩年來,村警按規定每周駐村走訪2至3天,採集信息50多萬條,為群眾辦理身份證3267張,辦理交管業務3654件,幫教對象649人,做好事實事1.4萬多件,幫扶困難群眾2100多人。
  村警泡村有了和諧安寧
  目前,上思縣擁有警務室87個,有的警務室面積達50多平方米。
  在平福鄉一個靠山的警務室里,記者發現走廊牆面上掛著兩張木板手繪警務圖。
  “這兩張警務圖從1995年一直掛到現在,是我們平福鄉公安派出所老民警韋忠源畫的。”平福鄉公安派出所民警向記者介紹,圖中圈起的點代表大大小小的村落,每個點都是韋忠源足跡的見證。
  1991年3月,韋忠源調到上思縣公安局平福鄉派出所當民警、教導員,2003年調到華蘭鄉派出所任所長,2007年又調回平福鄉派出所,在基層一干就是22年。
  村民遇到什麼緊急的事,首先想到的就是韋忠源,一般都是直接打電話給他,而不是打110。
  “要想做好農村治安工作,群眾工作是基礎,也是關鍵。基層和諧穩定沒有捷徑可走,需要泡在村裡,一步一步用腳走出來。”韋忠源說。調到華蘭鄉當所長時,只要所里沒有別的事,他就帶領其他民警整天泡在村裡,甚至一些偏遠的地方,一去就是好幾天,還捎上幾斤豬肉和米酒,與村民一起喝酒聊天拉家長,傳播相關的法律知識,很快就與群眾打成一片,村裡治安也大大好轉。
  在他任華蘭鄉所長的4年期間,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,更沒有發生故意傷害致死案件,也未抓過一個人,華蘭鄉因此連續3年被評為平安鄉鎮。
  今年28歲的王秀濤是那琴派出所的副所長,去年12月到那琴所工作後,接任龍樓村村警一職。王秀濤說,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,除了有緊急任務外,必須到村裡去走一趟。
  “我們村人口多,年輕人也多,因為是縣城郊區,所以情況比較複雜。過去打架、吸毒、盜搶在村裡時有發生,攪得村民們不得安寧。”村支書陸惠民說,“這樣的局面,直到有了駐村民警後才有所改觀。城市有天網,村裡靠人網。因為警察常到村裡來,原來胡作非為的人就有所收斂,直到最後不敢亂來。”
  王秀濤駐村的4個月時間里,沒有接到過110指揮中心因為龍樓村有情況給他發來的一道指令。
  開展“一村一警”工作兩年來,上思縣可防性、“民轉刑”案件下降36.4%,連續兩年實現大規模群體性事件、重點人員尋釁滋事重大案事件、重大群死群傷事故、暴力恐怖事件、個人極端暴力行為的“五個零發生”。
  張羅村屯修房挖井鋪路
  根據上思縣委的決定,87名村警全部掛任村(社區)“兩委”班子成員。
  “村警進入村兩委班子,主要是為了增強村警主人翁意識與使命感,更加自覺思考、琢磨轄區的大小事項,積极參与當地社會治理事務,在全面融入基層黨建的同時彰顯村警本色。”彭文軍說。
  村警張明中,既是村警又任村黨組第一書記,修房挖井還鋪路,維護治安促和諧,短短兩年,給上思縣那琴鄉那通村群眾留下深刻印象。
  那通村山多地少,不少村屯雖說距離上思至吳圩二級公路只有10公里左右,但一遇上雨天,山道便泥濘不堪,農用車來回攪幾下,到處都是溝溝坎坎,出行不便。
  在那通村厚扭屯,小伙子周習書從2010年底開始起新房,可建了兩年多,房子還處在裝修階段。“一下雨就停工,雨停後還得出太陽一個星期才能拉東西,經常誤工,害得請工人也比較麻煩。”提起以前的舊路,周習書記憶猶新。
  2012年3月,上思縣公安局民警張明中進駐那通村。“剛到村裡時,覺得村裡的基礎設施太差,村委會的辦公場所也比較陳舊,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挺重的。”張明中說。
  為改善出村路,張明中上縣城,找縣委組織部、公安局爭取支持,到財政、交通、扶貧拉項目;回村裡,找村幹部、生產組組長佈置相關工作,動員村民參與建設……
  終於,縣裡幫助落實177萬元資金,啟動了3條村級砂石路的建設。在鏟車、推土機的轟鳴聲中,張明中又與其他村幹部一道,抓質量,催進度,依然是跑得不亦樂乎。
  2013年,3條村級砂石路建成通車。山道變通途,張明中在駐村日記本上寫道:看著鄉親們騎摩托車開心地走親訪友,我心裡就一個字——值。
  飲水難也是那通村的一大問題。在冬春枯水期,水量不足,村民為爭水矛盾糾紛不斷。這兩年,張明中爭取到縣紅十字會5萬元項目工程,在崬逸屯興建了兩口水井,解決了該屯飲用水問題。
  村委辦公條件差,縣公安局立馬支持兩萬元資金,對辦公樓進行翻修,安裝了風扇、門窗等設施,還購買了16套桌椅。翻修完工後,彭文軍和張明中一道,把嶄新的桌椅抬進了村委會辦公樓里。
  路通心暢福自來。近兩年來,那通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2116元增加到了2013年底的3492元。
  “村警駐村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,幫助村級‘兩委’班子規範議事程序,組織開展共建聯建活動,還積極引導群眾利用農閑時節從事養殖、加工、勞務輸出等,解決群眾農閑時無事可做而酗酒、賭博等問題,全面激發了‘一村一警’工作新活力。”彭文軍說。
  (原標題:上思縣一村一警人熟地熟情況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z99yzrs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